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黄石村历史典故调

一、调研背景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恰逢十一黄金假期,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学校社会实践的任务,我选择了回到了公里之外的老家——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黄石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由于村庄历史比较悠久,儿时又听过不少的传说与神奇故事,所以我选择了此次的调研主题:"黄石村历史典故调研。"

安徽省东至县黄石村是一个有着将近两千五百户人家的大型自然村落,历史悠久,相传有很多历史文化典故。村中"饶"姓村民颇多,相传为抗日时期由江西上饶地区逃荒而来,后定居在此。本村地处长江沿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村民多以长江捕鱼、水上运输和农耕为生。

二、调研目的

乡村文化往往附着着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记录着沧海桑田,见证着物是人非。然而近年来,全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家园。由此一来,乡村古典文化也随之以惊人的速度出现衰落。黄石村现如今响应国家政策,正欲整体搬迁至新的安置点。与此同时,外出务工人数逐渐增多,导致家乡精神逐渐削弱,尤其是青壮年村民对家乡文化最为模糊。为留下历史印象,更好的保存乡村文化,传承乡村古典精神,以记乡愁,我选择了对我的老家黄石村进行了历史典故的调研活动。

三、调研时间、地点

(一)时间

年10月1日—年10月7日

(二)地点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黄石村

四、调研方法

(一)访谈法

由于缺乏史证材料,我选择了在全村范围内进行走访,尤其注意与村里留守老人进行切谈,就相关历史典故进行求证,并且询问更多的关于乡村历史的传说,也都一一进行了记录。

(二)实地调查法

针对相关历史典故传说,有相关地点可以实地考察的,我选择了个人前往相关地方进行调查并一一拍照记录下来。

(三)查阅文献法(网络)

主要是在网络上对查阅有关我村的历史文化相关的古人文章或相关记载。

(四)调查问卷法(网络)

对由本村走出来的50位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他们心中的乡村文化概念,归属感以及他们对乡村历史典故的了解程度。(乡村留守老人及儿童由于文化程度等原因不适合使用调查问卷,故未在村里散发调查问卷)

五、调研概况

(一)黄石村地理位置与行政划分概况

黄石村坐落在东至县胜利镇的西南方,濒临长江,与回民小岛江心洲隔岸相望,东临升金湖,西靠长江,介于古镇东流与大渡口之间。黄石村全村现有人口人,户,拥有耕地亩,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人。建国以后,以黄石矶为基础,吸纳了周边的自然村落,成立了黄石大队,后来,又更名为黄石村,黄石村自然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十几个村落,下辖二十多个村民小组。

(二)黄石村村落景观

村内,十八道丘陵,蜿蜒起伏,如条条游龙盘踞村中,一排排梯田、一道道沟渠、一条条公路,整齐划一。村外,一处处房屋,均掩映在绿树丛中,炊烟袅袅,雄鸡高唱,一派升平和谐景象。村外,千倾湖泊,碧波荡漾,鸟瞰鱼跃,江天一色,历史上江南盛名的鱼米之乡,如今充满着新时代的气息与辉煌。

(三)调查问卷概况

本次网络实发50份有效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份,经核查统计,48份均合格有效。

六、调研内容(历史典故调研)

(一)黄石矶与明太祖朱元璋

传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想在此地建都,兵行至此,朱元璋看见一个牧童便询问牧童此地叫什么名字。牧童回答:黄石矶。一传因忌讳"黄石矶"与湖北方言"王失机"谐音,后改为应天府(今南京市)登基。二传忌讳"黄石矶"与"皇失机"谐音,与"皇登基"意义相反,故拂袖而去。

(二)黄石矶与宁王朱宸濠

明正德十四年(年),宁王朱宸濠率兵反叛犯安庆。泊舟黄石矶,问矶名,左右答曰"皇失机",未几果败,朱宸濠在逃跑中被捕,后赐死,一场叛乱终于平息。明朝正德十四年六月,封藩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率六万叛军,仓惶从江西鄱阳湖出发,顺着波涛汹涌地长江,陷九江、经彭泽,一路烧杀淫掳,狼狈的来到东流城。由于损兵折将。他想稍作休整后直插安庆,攻芜湖,企图占领南京。宁王反叛,百姓遭殃。残夏,江面上风高浪急,烁石烧空。

朱宸濠的好梦不长。他哪里知道,朝庭已密遣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一直在跟踪他的行动。当他离开江西未几天,巡抚大人就巧妙地施了一条离间计,诱使宁王怀疑身边的亲信。迫使他迟迟不敢兵进东下,贻误战机数十日。待他得知朝庭方面的亲兵消息传来,朱宸濠如梦初醒而为之晚矣。在悔恨交加的心态下指挥围攻安庆,只能连连受挫。从此宁王变得更加狂暴。一天正午,他又督战攻打安庆,忽然,远处浪尖上驶来探马小舟。靠近时,小斯惊呼:"报……大王,大事不好"宁王厉声喝道:"何事如此惊慌。""大王,南昌失守了。"朱宸濠"啊"了一声,左右上前扶住宁王。他拉耷着脑袋,运了一会儿气。突然气急败坏地吼道:"鸣金收兵,回救南昌"。长蛇阵式的战船转航,谈何容易。此时日已偏西,血染的夕阳下有一堆黑云正翻江蔽日,一时间狂风大作,雷声动天,大雨倾盆。船队顶风逆水本就更难,在余棚三江口时,只有选择内江避风。没奈何,叛军船队尾缩到东流下五十里处的黄石矶码头。宁王摇晃的身躯艰难地立在船头。此时他紧锁的眉额上雨水和焦急的汗水,顺着战袍在狂风下噼噼发响。朱宸濠瞅着黄石矶头的怪石嶙峋,不禁打了几个寒战,悲切地向左右道:"这是什么地方?""这里叫黄石矶"。"王失机!"宁王听后一下子瘫软在甲板上。叛王怎么吓成这样呢?因为在那时节人们办事都想讨个吉利!"王失机"就是说宁王失去了争夺帝位的机会。同时反朝庭是要灭九族的。其实,这位心虚的宁王太多心了。因为他的随从大多是下江的吴人,吴人的口语"黄""王"不分,祸及叛王受此大惊。当他苏醒后立即举剑劈下同船瑞州知府宋以方的头祭江,想以此化凶为吉。可是江神并没有饶怨他的叛罪,最后还是当了王守仁的俘虏。

(三)黄石矶与宋高宗

据史料记载,胜利镇西沿长江处有伸向江心的黄石矶,曾是宋代之后的控海水军基地,其中还有一段历史故事。黄石矶古称黄石峡。南宋高宗赵构为防御金兵南侵,曾在此设立控海水军基地。

(四)黄石矶与明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清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传说黄石矶官窑出产的大青砖窑,被运往北京修筑了明长城。

(五)黄石矶与祖师殿

在黄石村,祖师殿还流传一段美丽的传说。在多年以前,这里的长江流域发生过黄鱼下海的超自然现象,虽然没有谁真的见过鱼,但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无数游客都想一窥这里的秘密。祖师殿于十一世纪初建于活地鲶鱼之首。殿前有东,西圣井两口。谓:鲶鱼之珠。西井早年毁于战乱,东井保留至今。该井旱不涸,涝不溢,井水干冽,清凉,解毒。千百年来受无数信众推崇。黄石矶村民每年过年和初一都会去跪拜朝奉。

(六)黄石村与相关古文

数百年来,黄石矶声名大振,雄风垂史。古代文人墨客对该村描述颇多。明代王世贞作《阻风黄石矶》曰;桃叶江南江北,桃花千山万山,掩廉但着白浪,沾酒不减朱颜;长江宛如白龙,怒起鳞甲千里,惟是江头山色,居然不改芙蓉。清代冯荃《黄石雄风》云;一水东流下菊城,嶙峋黄石半江横,风颓断岸居民少,浪打扁舟过客惊,到眼蓼花开未了,浸空云气杳无声,阳阴洞里人何在,露白蔑苍月自明。

七、调研结论及建议

(一)调研结论

通过上述调研发现,黄石村(矶)距今约三四百年历史,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发现村落还有很多历史传说,但大部分都没有史料记载,都是代代相传。但是随着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年轻人已经对这些历史文化逐渐失去兴趣。尤其随着新农村建设,村落搬至新的安置点之后,村民们,尤其年轻一代的学生们,对这种历史典故会一无所知,这对于我们乡村文化的传承来讲,是不容乐观的,是十分危险的。

(二)建议

1.将历史典故书面化。由专人或者村里老人记载在村志或者刻在相关文化墙上。

2.加大宣传力度。口头,书面和网上各渠道多管齐下,力求每位村民都有机会了解到乡村历史。

3.不定期举行相关文化节,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体育活动或文艺活动。

4.邀请相关媒体或者电视台进行采访或宣传。

八、附录调查问卷

"黄石村"历史文化典故调查

该调查问卷结果仅做本次"黄石村"历史典故调研分析之用,并对所有填卷人身份保密,请认真填写。

1.您是哪一年上大学的?[单选题]*

○年

○年-年

○年-年

○年以前

2.您家是黄石村哪一个小队的?[单选题]*

○饶村队

○袁村队

○中心队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3.您对家乡的历史故事了解多少?[单选题]*

○非常了解(90%以上)

○较了解(60%—90%)

○一般了解(30%—60%)

○不了解(30%以下)

4.您是否了解黄石村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单选题]*

○非常了解(90%以上)_________________*

○较了解(60%—90%)

○一般了解(30%—60%)

○不了解(30%以下)

5.您是否了解黄石村与宁王朱宸濠之间的故事?[单选题]*

○非常了解(90%以上)_________________*

○较了解(60%—90%)

○一般了解(30%—60%)

○不了解(30%以下)

6.您是否了解黄石村与宋高宗赵构的故事?[单选题]*

○非常了解(90%以上)_________________

○较了解(60%—90%)

○一般了解(30%—60%)

○不了解(30%以下)

7.您是否了解一些与黄石村有关的古文诗词?[单选题]*

○非常了解(90%以上)_________________*

○较了解(60%—90%)

○一般了解(30%—60%)

○不了解(30%以下)

8.您是否了解黄石村窑厂与明长城之间的故事?[单选题]*

○非常了解(90%以上)_________________*

○较了解(60%—90%)

○一般了解(30%—60%)

○不了解(30%以下)

9.您还了解一些其他的关于黄石村的历史典故吗?您是从哪些方面了解到的?[单选题]*

○了解_________________*

○不了解

10.如果您是黄石村村长,您会从哪些方面来改善我村历史文化环境呢?[多选题]*

□设立文化墙

□举办文化沙龙比赛

□网络、媒体、电视台等多渠道宣传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oobaoo.com/hhyyy/hhyyy/10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