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菜谱

撰文

崔燕

部分图片据网络

过年是一个有趣的妖精,

没人可以躲过勾引。

回家、团圆、安逸、松弛……,

年味跳脱出常规的寡淡,

与丰腴的假期一拍即合,

熬制出幸福妥帖的十全大补汤。

在这款精神娱乐主义+空泛享乐主义+视觉美好主义的游戏里,吃吃喝喝的美食是最活色生香的玩具。

国人所有与节日与节气有关的日子里,都是吃饱吨(青岛话吃货的意思)的嘉年华。时令美食将计就计,主导了这些重要日子的狂欢主张。话说,春节站在所有节日的顶端,竟然没有列入二十四节气。以此延展,其实年味蕴含的饮食体系,亦是一年四季美食之大成、之精华之迷人:高级的有些奢侈的用料,扎实而走心的烹饪大法。

尤其每家每户的年夜饭大厨,简直像国王一样,隆重庄严地指挥着一家老小,也率领着鸡鸭鱼肉、萝卜白菜,当然顶顶重要的是胸怀对全家人的爱,去做一桌让心柔软的大餐。平日里被焦虑与忙碌瓦解凋零的亲情,从节日美食的仪式感中获得治愈与解脱。

再叨叨句题外的话,厨师在法国归文化部管,像王世襄、汪曾祺这样的大师,也有一手好厨艺。所以,做饭这事儿,除了为小日子增砖添瓦,其实还是蛮高级有趣的行为艺术。

?1?

小时候以为佛跳墙是鲁菜

儿时,我是寄住在姥娘门上的“外甥狗”。放了寒假,便跟姥娘一道闪进忙年的欢喜日子。那时天很冷,房子很小,姥娘家的暖炕是冬日的万能天堂,大炕行使着所有的日常、起居、社交和娱乐功能。直到现在,所向往的冬暖,其实是与一帮相好的狐朋狗友,假装放个单身假,到原味的乡村,一定不跟熊大熊二似的彪呼呼地吃蜂蜜。就按照各自口味每人配上一冰箱好吃的,配个火炕,配四副扑克,断了网络,吃喝玩乐,甘之如饴。

扯得远点了。所谓忙年,不过是在炕上“狂吃狂吃”的节奏。源源不断的年货生鲜,被各路亲戚送到姥娘家。她忙着收拾、料理,变戏法似地把所有的鱼和肉类等荤菜加工为半成品。我在炕上,变着花样“化验”刚蒸出来的麦香浓郁的馒头、秘制的卤味、熏鱼和香肠、以及爽口的猪蹄冻和酱豆咸菜。

姥娘对门的邻居家,很少跟一般人家这么“大操大办”,张罗的都是少而精的食物。那家的大人都操着一口电视和广播上才听到的标准“京片子”,对所有的人都那么不冷不热的。不过每到过年,他家一定会给我们送来一碗“乱炖”。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一碗在他们看来异常金贵的黏黏糊糊、内容丰富的“咸稀饭”叫佛跳墙。

他们一般要花大半年的时间来零星地筹备食材,制作之前细细地根据每种材料的属性分门别类发制,然后小火煨上一夜,方得此美味。一般人家能够用大把的时间筹备,宿夜操持的一种食物,只有年节时供应的猪头才能在大锅灶里享受整夜的暗火滋养。邻居家姓那,老辈从青州流转到青岛。他们都是满族,在清朝一生下来就是吃皇粮的“公务员”。

很多年后,跟一个鲁菜厨师聊天,他很认真地解释,其实青岛也有佛跳墙,本地人管这道菜叫“海鲜全家福”,制作方法基本跟闽菜系的佛跳墙雷同。话虽如此,仔细对照二者,佛跳墙无论在用料还是制作时长,都更考究与慢吞。北方的滨海城市,除了对海参的泡发稍显耐心,对鱼翅、干贝、干鲍等最高等级的海味,还是缺乏那么一点投入与沉浸。

再扯点主旋律的,青岛有全国全三分之一的海洋科技人才,从这座城市发端的“五次海洋浪潮”,使得原先高高在上的很多海鲜可以养殖,让更多的寻常人家可以吃得轻易。比如,对虾、鲍鱼和淡菜(青岛人叫海红)。因此,青岛人对海鲜完全是司空见惯,本地的全家福,多是就地取材的海参、虾仁、香菇、猪肚、蹄筋、鱿鱼花等常见食材,胜在信手拈来,而且管够。

?2?

妖里妖气的甜晒鱼

在众多食材中,海货是有些“妖气”的一类,无论是出水时的妖娆清澈,还是身后的各种肆无忌惮的味道,都很惊艳。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海货的新鲜度即使有些折扣,但只要有适当的佐料和烹制,虽然没有了直线而匀称的鲜美,倒是能得到美妙的味道。这多少与徽菜名品“臭鳜鱼”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时间的洗礼,略臭而得异香。

每年一进腊月门,甜晒的海鱼成为居家年货的标配。所谓“甜晒”,就是把新鲜的鱼用海水洗过后晾晒。若干天后,干鱼会弥散出一种不太讨人喜欢的臭味。但这时却是甜晒鱼恰到好处的美食呈现,无论是加葱姜蒸制,还是碳烤或是油煎,都会逼出一种异于寻常的奇妙和鲜美,这鲜极了的味道便是“甜”,所谓甜晒便是如此望文生义吧。

不过也有一些对海货敏感的食家会对此花容失色、落荒而逃。这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它的爱恨呈现势不两立的阵营,正所谓“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在我们这一代的印象中,甜晒鱼与诸多美好的记忆有关。那时,冬天的应季食材不过是白菜、土豆、地瓜和萝卜。于是,就有很多人家在秋天海鱼上市的时候,腌渍和储存了很多甜晒鱼。冬季,外面冰天雪地,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边烤馒头片一边烤甜晒鱼。在炉火明明暗暗间,加热烤制后的甜晒鱼变得干冽,散发出一种甜美而隽永的焦香。多少年里,这样就地取材的美味智慧,拯救了若干鲜鱼,也拯救了多少吃货的味蕾。

?3?

熏鱼是私房料理的入门等级

鲅鱼,就是南方人说的马鲛鱼。这种大体量的海鱼,是蛤蜊之外,最让青岛人倾注丰饶创造力的海货。暮春是鲅鱼的丰收季,自然是青岛老丈人协会的会员们大肆收受鲅鱼,接受广大女婿表忠心的鲜美时光。

青岛人的餐桌上因了鲅鱼的加盟而丰盈,使春日愈发蓬勃。一条鲅鱼,青岛人对其倾注了了全方位的想像力,除了红烧、清蒸、炸、烤之外,还创造了鲅鱼饺子、鲅鱼丸子这样的地产美味。

供给制的年代里,过年时供应的海鲜多以大宗的冻鲅鱼、冻带鱼为主。这些冷冻的鱼不知道在冷库里安息了多长时间,游上春节餐桌成为熏鱼,无疑是它们最体面的归宿。

走亲访友,每家待客的佳肴里,熏鱼是雷打不动的凉菜。作为当家凉菜,熏鲅鱼几乎成为民间厨艺争霸赛的杀手锏。因此这道菜虽然表面都黑不溜秋,实际上暗地里不动声色地被下了不少猛料和狠招。这么说吧,青岛有多少家人,就有多少个熏鱼的秘制配方。更有人家,把这个配方当成传家宝一样贵重。闺女出嫁时,亲手交上一张手写的熏鱼配方,也是泪点之一啊。

以前,很多人家做熏鱼都是在晚上。首先时间比较充裕,最重要的是馋猫们都呼呼睡去,否则勾起他们的馋虫,可是相当影响家庭团结的。可以想像,夜黑风高之时,这家的老爸悄无声息打开抽屉,从小盒里取出秘方。摸进厨房,照着上边罗列的要素,一一铺陈,然后甩开膀子操练起来,独乐着一年中最盛大的厨房派对。

青岛的熏鱼除了鲅鱼当家,比较常见的还有带鱼、黄花鱼。熏鱼一般分为两大派系,一类是先把鱼用各种调料腌制一夜,然后油炸;另一类是先把鱼过油炸熟,然后放在配好的汤汁里炮制。二者的口感除了刚出锅时二致,放一段时间倒是不分仲伯,当然宏仁堂药店的五香面功不可没。

?4?

曾经,炫富就靠香肠撑腰了

进了腊月门,

青岛人最珍视两种东西——阳光和香肠。

难得的冬日暧阳,让习惯忙年的人欣喜所有洗晒的衣物,可以深切而饱满地吸纳阳光的淡淡甜味。香肠的晾晒其实并不需要太多阳光的浸淫,只需要嗖嗖的小北风,便可恰到好处地风干好。这种随处可见的场景,如同一场自发的民间装置艺术,迅疾将素常的日子代入到年味的喜气里。

香肠之于青岛人,如同腊肉和腊肠之于南方人。稍显夸张点,香肠在青岛人心中的崇高地位,绝不吝于帕尔马火腿之于意大利。青岛的年货里如果少了香肠,不能称其为一个完整的年。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香肠依旧是经典的味觉代码和中老年人无法辜负的长情之爱。与其说在咀嚼着一种食物,不如说是在回味青春的温存。

几十年前,大家物质水准相当。冬日里的香肠,成为凝聚民间智慧的炫富方式之一。

第一层炫富:以量取胜。那时的冬天,每家每户的晾衣绳上,都被一溜溜的香肠占满。谁家的香肠最多,这家人进进出出都傲娇地用鼻孔看人。后来,有人将肉里掺进了一定比例的豆腐,以此充量,做成豆腐肠,味道也是上佳。当时,纯手工的肉肠似乎才至高无上,这种“掺假”似乎为人所不耻,现在则成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

第二层炫富:以质取胜。在养殖业没被推广的时候,猪肉总量吃紧,瘦猪肉更是紧俏。那么晒香肠的时候,谁家的香肠白乎乎的一片肥肉,肯定会被大家不屑。谁家的香肠是紧实的瘦肉居多,肯定倍有面子。后来,还有人家做出了奢侈了排骨肠,那简直拉风的要命,就跟现在家门口停一辆玛莎拉蒂;

第三层炫富:以味取胜。早年的工厂,一般会提供大蒸箱,供带饭的工人们加热。不少精打细算的女工,干脆将家里灌好的一部分香肠带到厂子蒸制。久而久之,“赛肠”大会成为女人们炫富的最高逼格。午饭的时候,大家拿出各自的香肠一一品评,谁的香肠口感好、用料足,自然成为最会持家的范例。最好的香肠比例,大约是三分之二瘦肉,三分之一肥肉,刚蒸出来的香肠成色诱人,如同品相上好的琥珀或者嫩红的玫瑰。

?5?

白菜是冬日烟火的主心骨

我们上学的时候,从课本里最直接深入青岛的一次,是学鲁迅的《藤野先生》:“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方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白’。”这胶白,就是青岛的胶州大白菜。

白菜是中国北地的当家菜,即使在繁花似锦的川菜系里,最高水准是清奇的“开水白菜”,也不枉“百菜还是白菜好”的说法。白菜是可让众多食材和四海菜系雨露均沾的一款蔬菜,性情从善如流且百变多姿。

白菜是“大菜”,可咸菜、可酸菜、可凉菜、可热菜;可炒、可溜、可炖、可涮、可爆,可入馅;可倾情蔬菜之清美,与猪肉、大虾平分秋色,成就“白菜豆腐”(青岛话谐音:百财、都福)的简约居家菜,也成就了“大虾烧白菜”“海蜇里子炒白菜”和“脂渣炖白菜”这几款摩登又本土的先锋鲁菜。

外地的青岛人回到故乡,夏天是一碗蛤蜊芸豆面,冬天是一顿白菜猪肉海米水饺,漂泊感顿时消弥。白菜就像是烟火生活的主心骨,指向的情怀所在,无外乎家的味道。无论是家常快捷的大白菜爆锅面,还是妈妈拿手的白菜肉丁大包,都是冬日烟火生活的一首最美情诗。

?6?

饺子就是青岛人的命

在北方的食物里,体贴的饺子无疑是味蕾的故乡,心与胃祥和如暮春,充盈着天涯若比邻的广大温暖与光泽。

“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许多小屁孩对这种说法十分不屑:“饺子这种廉价的食物难道不是平时吃的吗?”其实,他们是没看过一位作家写的回忆文章。他说,小时候他跟母亲相依为命,年三十儿家里一口吃的都没有。他哭嚷着要吃饺子,母亲哄睡他,便消失在外面的风雪中。等他迷迷糊糊醒来,看到母亲已经包好了白白胖胖的饺子。他以为是做梦,母亲说去亲戚家借到了一点白面。饺子煮好了,他咬开,里边竟然只有一包清水。原来,母亲包进饺子里的是一个个雪疙瘩。

插播完这个忆苦思甜的桥段,再回到当下。青岛人对饺子的重视程度,始终是捧在心尖儿上。逢年过节,家里来了贵客,吃饺子是头等要事。过去吃饺子可是大动干戈的事情,也是一项浩大的、系统性的流水线工程。从剁肉、切菜、调馅到和面、擀皮、包饺子,全家人各司其职。

那时,一周只有一个休息日。这一天,洗个澡,包一次饺子,是隆重而巨大的幸福。周日的饺子一定要多包出不少,第二日早晨可以吃一次煎饺,也可以让孩子带去学校当周一的午饭。

老人对年三十儿的饺子尤其看重。这一天的饺子超出了常规的意义,不仅是全家动手、节日合欢的主旋律,在饺子的调味和食材上亦是用度豪迈,花样上也格外用心出彩。比如,饺子里要按照比例,放进去消毒过的硬币和大枣,保证除夕讨得好口彩。在式样上,也尽可能包成元宝的形状。有时,越是小心翼翼,越是容易出故障。

据观察,很多人家的年三十的饺子,只发挥出平时八成水准便是上乘。尤其大户人家,吃饺子的人多,下饺子的锅也就那么大。第一锅的饺子,还要去供台祭祖。忙中出乱,将饺子花式煮破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不过,这不怕,老人管这种饺子叫“挣了”,意思是家里明年的财运会不错。除夕的饺子,一定要刻意多出一些馅料。老人也有说辞,说这个是生财(剩菜)。有的巧妇会很有心思地留出一些肉馅,这样既可以讨得老人欢心,次日又可以用这些肉糜加上干馒头渣,做成四喜丸子。

当下的便捷,令吃饺子变成快餐一样便利。肉馅、饺子皮都可以买现成的,吃顿饺子比吃个爆锅面麻烦不了多少。既然时间上有了节省,那么在饺子的馅料上可有文章做了。简而言之,青岛人对饺子的热爱流光溢彩,完全可以把大海包进饺子里。从虾仁、鲅鱼、蛤蜊、黄花鱼、墨鱼、虾虎、海肠、鱿鱼、八带到小众的海胆、海参、鲍鱼、扇贝、蛏子、螃蟹、海螺、加吉鱼、甜晒鱼……,鲜活入馅的海鲜,被青岛人赋予了实验艺术般的大胆前卫。

?7?

小食里的春风万里

节气的表象,是风花雪月的季节流转。私下则汹涌澎湃着对美味的芳心暗许,理直气壮地假借节气之名,扑向各自的味道春天。

从前慢的日子,讲究老规矩的姥娘,必定在立春这日做春卷。用鸡蛋饼裹上炒过的肉末和少许春韭、海米,生蛋液粘合封口,香菜梗捆住春卷,隔水大火蒸或用油煎,然后切段上盘。若这日恰逢有亲戚上门,春卷会更讲究地勾芡浇汁,实乃走心的小食一道。

正月里,有大把的时间捣鼓各种费事的零嘴儿,炸麻花就是最经典的一款中式点心。这种炸麻花在北方相当盛行,各地的名字不同,也叫做排叉、焦叶、翻叶、花子、麻叶,配料一般就是常见的鸡蛋、面粉、白糖,最后入队的猪油,是妙处的点睛之笔。

如今,各种点心琳琅满目,炸麻花成了难得的年货点缀。不过,原材料倒也可以七七八八地中西混搭一番:面粉、牛奶、鸡蛋、黑芝麻、熟地瓜、黄米面、白糖、淡奶油适量混合,虽然有五花六花之嫌,但味道之香津就是王道。麻花的制作手法没有多少改良,还是需要简单易行的老花式即好。

山东盛产花生油,大保健的因素撇开来,花生油与麻花热烈互动,所飘香的氤氲直接让人放弃抵抗。泛着金色光泽的炸麻花,层层叠叠透着欢喜。什么叫喷香酥脆满口活,炸麻花无疑可以牛逼得叉会儿腰。

过了正月十五,年味渐渐淡了,二月二却近了。想起这个春风里的节气,就想起来了二月二的棋子块。当下的配料亦经升级改造,面粉、黄米面、鸡蛋、白糖和牛奶为主料,和好的面越硬越好,阴干几日,然后在铁锅翻炒,即成就儿时的春日小食,味蕾上的如沐春风,即如此吧。

做西点难免要虚张声势地铺陈大阵仗,各种容器与工具与材料把厨房搞得像一个化学实验室。每次边做边哑然失笑,这情境多像干坏事的格格巫,不知又在炮制什么猛药,准备祸害蓝精灵。没有了这团结紧张严肃的走心气氛,每每做西点都以落荒而逃告终。

想想还是中餐“少许”这词儿更加自由好玩,没有了标准化的束缚,可以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所以中餐给了人们更多有趣与可能,以及武林神功般的存在。中餐唯一的软肋就是,因为没有固定的尺度甚或是规矩,也就很难搭上米其林的时尚快车。米其林本是为西餐制定的游戏规则,中餐想要融入自然水土不服。饮食是我们身为人类唯一自我可控的几件事情之一,散漫随心些不好么。重要的是,西式点心近乎苛刻的用量配方,适宜独立完成。制作中式点心则是一场喜气的全家欢动,多了比西式面点更绵密的香甜,当然还有亲情缠绵。

?8?

自带第一缕春光的开凌梭

对于一个滨海城市而言,见多识广的青岛并不是一个可以对某种海鲜大惊小怪的地方。然而,在蛰伏了一冬之后,开凌梭活蹦乱跳地开启了早春第一鲜里。一众老饕的吃心,就此深情款款地托付给了开凌梭。

立春后,万物生。海上的冰凌在习习春水里消融开释,梭鱼亦从沉沉冬眠中醒来,于大海深处出发,追逐着饵料洄游到海水与河水交汇口觅食,为繁殖季的到来蓄积能量。第一批被捕捞上岸的开凌梭,还带着薄薄的海冰,成为青岛春天翘首以盼的第一批鲜鱼。

在众多野生的海鱼中,上岸后还能长时间保持鲜活姿态的不多,梭鱼就是那种到了农贸市场还执着蹦跶的一类,想必它在海中也一定是生猛的物种。“水有多深,梭鱼群就有多深”。从这个曾经的渔家谚语里可以读出,梭鱼是难得的原生态海捕鱼,但因为“以量取胜”的特质,其实也并不是什么珍贵的鱼种。在早市上,一斤活梭鱼的价格只有十几元。虽然身价草根,但细细究来,梭鱼却不失为一种气节“高贵”的物种。

梭鱼对猎物与敌人同仇敌忾,但与同类却能相融相生,以聚合的鱼群形成团队力量一直对外。另外,梭鱼在繁衍后代的方式上也蛮“舔犊情深”,有种“母爱真伟大”的壮烈。梭鱼基本上只能活一年,大鱼在每年春天产卵之后就死了。小鱼在万物生发的季节里迅速成长,到了夏天已经成年。

如同春逝了无痕,吃海鲜也要紧赶着时令的点儿。在合适的时间邂逅对了的食材后,再有熟稔的烹饪大法加持,便万事妥当。酒店对开凌梭的烹制讲究好吃、好看,一般以整条烹制。居家对开凌梭的做法则更看重吃好、吃妙,多切成块状以便更能入味。

靠海吃海的缘故,青岛吃鱼最笃信的是船老大得心应手的渔家做法。迥异于江边或者湖边,以附庸风雅为主调的船菜,青岛所谓船菜多北地大刀阔斧之风。海上作业的渔民将刚捕捞的新鲜海鱼,加葱姜蒜和酱油小火炖,然后大火收汁,便是最原汁原味的大海味道。仿照这口鲜,无论是蓝翔技校毕业的高材生,还是居家主妇一枚,无一例外会自废武功,把淳朴、亲民的家常烧、红烧和清炖作为开凌梭的最好终结。

?9?

大馒头里的乡愁

以前熊孩子的寒假有一项标配项目,疯玩?旅游?做作业?还是上补习班?当然不是。那时,父母都是业余时间紧巴的双职工,把忙年的多数琐碎都扔给“李铁梅”附体的孩子们。计划经济时代,熊孩子们重任在肩,除了要拿着菜证、粮证、媒证去一一采购回来过年供应的生活物资。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家蒸-馒-头。

印象中,过了小年,胡同里常常有锔锅、锔盆的大爷出没,而且生意相当抢手。可想,蒸馒头把锅烧干、干活时把砸盆砸碗的熊孩子真不少。当然,是不是闹些情绪故意为之,而逃避劳动就不好说了。

青岛的大馒头,充盈着北方面食瓷实的温暖感。青岛馒头的好吃,不仅在于费时费力的手工揉面和大铁锅蒸制,好多还会保留着“老面发酵法”。

老面发酵的馒头,将麦子浓郁的粮食香气,淋漓尽致地挥发出来。当热馒头出锅的瞬间,袅袅的氤氲飘摇着大自然久违的清新感人,遥远的农耕时代突然而至,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仿佛从来没有经过。这种青岛特产的大馒头,选用老面和地瓜做成的“引子”来充当酵母。如同四川人家“父传子、子传孙”的一坛泡菜,青岛大馒头的老“引子”亦由此代代相传而来。

如今,过年的馒头成为点心一样的锦上添花。张扬着厚重民俗意味的青岛花样面塑,仪式感远远超越其本身的存在。这些艳丽而繁复的花样面塑,只在逢年过节及特别的喜庆之日才隆重登场,但这丝毫不影响花花绿绿形同艺术品的馒头,既好吃又中看。

如今,没到年根,心灵手巧的青岛大姨,依旧带着虔诚的喜悦之心,将无以形状的面粉,赋予了灵动的造型,令素常的馒头有了不寻常的美学感动。这种高逼格的花样馒头,可谓是本土面食的点睛之作,当然也是青岛原味的土著“马卡龙”。

?10?

萝卜的地理文化

与青岛毗邻的潍坊,有出名的“潍县萝卜”。但给草根的萝卜赋予文化的概念,青岛萝卜会的确可圈可点。

青岛萝卜会是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也叫清溪庵庙会。清溪庵俗称下村庙,出产的萝卜又脆又大,民间有“正月初九吃萝卜不牙疼,可防百病”的说法,又有旧俗立春吃萝卜,称咬春,因而萝卜就成了庙会上的主要商品。逢庙会日,人们来这里卖萝卜、买萝卜、吃萝卜,久而久之,清溪庵庙会就被人们称为“萝卜会”。

没有反季果蔬的年代,萝卜是冬天的萌宠。萝卜可以当水果吃,上好的生吃萝卜微辣脆甜水分足,口感不逊于任何一种冬季水果,拥趸堪为冬季所有水果的粉丝总和。传统的大萝卜粗壮如成人手臂,气质朴素得像抡大锤的产业工人。水果萝卜则纤细迷你了不少,向时令当红水果的气质靠拢。

萝卜跟白菜、土豆是冬季厨房的“三剑客”,除了炒、炖、煮、入饺子和包子馅,萝卜最深得人心的一味家常美味就是萝卜丸子。很多人不太喜欢萝卜做熟的有些臭臭的味道,但是萝卜丸子的受众却颇为广泛。想来,是萝卜丝里加入了葱、姜和五香面的功劳。江南的白萝卜丝饼,是一客老少咸宜的零食,与乒乓球状的北方青萝卜丸子应该是远房亲戚。

多年前,每家每户的食用油总量是按人头供应的,用大量的油做炸货其实是相当奢侈的事情,这也使得萝卜丸子的身价因为接受花生油的洗礼,而变得与众不同,成为年货里比较讲究的一款菜式。跟熏鱼、香肠一个道理,萝卜丸子也可以长时间保存,是冬日餐桌不可多得的一道可直接入汤的用料。

青岛还有一种用青萝卜制成的当家咸菜——艮瓜齑(音同音同“艮瓜叽”),也是冬季家常的下饭菜。每年,起了北风,大量萝卜上市,经常看到青岛人家会晾晒调状的萝卜干,等日晒风干几日后,萝卜条的水分被吸走不少。这时可以将萝卜条洗干净稍拭晾干,根据各自口味加入盐、生抽、五香面和辣椒面、胡椒粉以及芝麻、花生碎等。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家大规模制作艮瓜齑咸菜了,通常是生萝卜吃到最后的萝卜屁股,被废物利用般的二次升华。

1

2

3

4

5

6

艮瓜齑是地道的青岛方言,所映射的文化概念有声有色到可以引经据典。艮,读作gěn,有食物不松脆、不易咬动或嚼烂的意思。齑,《说文》解释为细碎的菜。对于“瓜齑”,古书上更不乏记载。元末明初陶宗仪《说郛》引北宋张师正《倦游杂录》:“山东乡里食味好以酱渍瓜啗,谓之瓜齑。”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记载:“瓜齑,萝卜之类”。

-END-

崔燕女士独家授权城事志刊发

禁止转载

?Copyright

原创作品

尽情分享

禁止转载

长按







































怎么治疗白癜风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oobaoo.com/hhyyy/9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