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文化鲁国人文第一家兖州范氏家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兖州城内老大街上有过两座石牌坊,因为雕刻精绝而素有“天下第一坊”之称。至今还有这样的谚语:“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是说安丘县庵上镇的牌坊虽然名满天下,比起兖州的范氏牌坊也要略逊一筹。兖州范氏牌坊采取了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等各种技法,刻有神仙、武将、八仙过海,据说还有表现坊主生平的出使交趾、番王进贡及赐御宴等内容,以及花鸟、禽兽等图案,技艺精湛。东边的石坊横梁两面分别刻“万邦为宪”、“父子同朝”八个大字;西边的石坊横梁上两面分别是“忠孝名臣”、“祖孙进士”八个大字,均是明末大书法家王铎的手笔。这两座石坊五十年代被定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可惜在文革初起时被毁。   这两座石坊所表彰的范氏家庭,是明代兖州望族。尤其是范廷弼、范廷辅、范淑泰,都是兖州历史上值得一说的人物。   范氏祖籍江苏扬州江都县。元至正年间有范九公者,曾任江都县骑都尉,是级别不高的小武官。范九公之子范羽,追随朱元璋起兵,因战功而授昭信尉;范羽之子范礼袭父职,随鲁王分封来兖州,是为兖州范氏始祖。此后直到明末的范淑泰,共传七代:范礼之子范英;范英之子范伸;范伸之子范东奇;范东奇之子范汝思;范汝思之子范廷弼、廷辅;范廷弼之子范淑泰。其中范伸是成化丁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他和范淑泰是“祖孙进士”;范廷弼和范淑泰则为“父子同朝”。   范廷弼、廷辅兄弟的祖父范东奇鲁王府的仪宾,即鲁庄王朱阳铸的女儿永成公主的夫婿,属于皇亲国戚,因此不必像常人一样走读书应考之路,便整天价与一些道士和尚之流混迹一起,“习黄白之术,谈龙虎之法”,修道炼丹,大约是和荒王朱檀一样的爱好。影响到儿子范汝思也没有好好读书。范汝思长大后,深自悔恨,便极力奖掖面教育子弟读书,家中子侄六七岁即令开蒙,每天晚上亲自篝灯伴读,多年如一日。他三个儿子,除长子早死外,廷弼、廷辅都中举,孙子们也都很早便进学,淑泰中进士。   范廷弼字右弧,号梦南;范廷辅字辂益,号止轩、鹭舆,又字左车。两兄弟自幼一心向学,形影不离,手不释卷,虽盛署严冬未尝少懈。有一年兖州大饥荒,饿殍遍野;范氏虽是簪缨世家,亦食难果腹,兄弟俩白天到野外挖荠菜充饥,晚上以木柴燃火照明,苦读不辍。兼之他们赋性聪敏,所以两人都是十五岁便进学成了秀才。有一次廷弼的文章以少年老成笔致奇古而著名;廷辅则以敏捷享誉。有一次范廷辅以同一题目作文数十篇,每篇的立意风格绝不雷同,没有人能看出出自一人之手。后来,范廷弼中万历己酉()科乡进士,即举人中名次最高者;范廷辅中天启辛酉()年举人。   范廷弼中举后,继续苦读,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但未成功;十年后,因母老无力奉养,且也负担不起进京应试的高额费用,乃决定出仕。初任河南宝丰县令,后又任河南鲁山县令,皆政绩上卓著。宝丰地方素称“积疲积刁”;鲁山则“地旷民贫”,都是问题不少的烂摊子。他到任后,“以廉介治之,以威武抑之,以刚方镇之,”即以自身的清正廉洁,法纪的严明有威,处世的刚方正直来使百姓拥护。兼以他生得身材魁伟,面色黝黑,很快得到了“范包公”的称号。然而他的刚直不阿却得罪了权贵,他们利用朝中靠山,欲找借口往死里来整他。范廷弼也作好了最坏的准备,恰好此时他的儿子范淑泰高中进士的捷报传来,他竟因此躲过了一场大难。此后他转京城户部,历任江西清吏司主事,员外郎;后又出任湖北汉阳太守。在汉阳数年,因政绩突出,又升任广西按察使司兵巡道副使。在此任上,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件大事业——出使交趾。   交趾,又称安南,即今之五岭以南和越南北部,紧邻广西,当时是明帝国的属国。按惯例应三年进京一贡,因已经六年未贡,朝廷遂命从广西两院道官中选有丰采才干者为使,加尚书衔,去交趾促其入贡,范廷弼竟被选中。当时就有人说,这固然是一个美差,但更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苦差:“漂海,一险也;以单骑入不贡之国,二险也;南方瘴疠甚厚,猛兽毒蛇甚多,兼之水土不服,三险也”。然而范廷弼“怡然难色”,义无反顾,束装就道。   明广西布政使司驻桂林,故范廷弼应当是从桂林出发的。他带的随从有几名家人护卫和三名通使。“行千里外,入□民地。人皆土居猿形,陟山如飞。众惧,公曰彼亦人也,何怪乎!”这里描写的□民,即今天的瑶族,主要分布于今广西大瑶山一带。“又数日不见人烟,非草即木,一望无际,真人迹罕到之地,无有道路,乃诛茅刊草,辟路而行,数日至海口”。这正是广西山区原始森林的景观,海口当为今北部湾的某港口。他们从这里开始舍马乘船。其船是“上锐下大,如葫芦样”,在船上“上不见天,下不见水,惟以定南针分方向之东西。视鱼脊如山,虾须若林”。经过五十多天的航行,好容易到了交趾附近的浅海,不料忽起一阵大风,将船吹到了一个海岛附近,在那里被困了二十多天毫无办法。忽然一日大风转向,他们的船才又很快地回到原处。在海上共飘泊八十余天,忽然到了目的地,他们都认为一定是有神灵暗助。   范廷弼一行受到了交趾人热烈的欢迎。他们敲锣打鼓,安排仪仗羽卫迎接中国使臣,说范廷弼他们是天上的神人。交趾侯率妻女来朝见,又向他们进献女乐,不受;次日又进献奇珍宝玉明珠之类,范廷弼收下。他们在交趾过了半个月,参观了交趾的风土人情和风光名胜,发现那里筑山为城,通海为池;地势险要,固苦金汤。而且风清人秀;出产乌金、生银、宝刀、草笔、潮观、万人毡等物品,改变了过去认为那里是文化落后的蛮荒之邦的看法。范廷弼辞归时,受到了交趾侯的亲切挽留;交趾侯又为他们建生祠立圆碑以为纪念,还赠送了大批土特产。可是船在归途忽遇风暴,有人说一定是因为船带异域宝物为海神所忌,范廷弼便命人全部扔到海中。果然不一会儿便风平浪静了,回来时比去时顺利,只用了二十一天便到了北岸。   范廷弼归来三个月,交趾即派人进京入贡,他这一次的出使是成功的。然而他却不幸因一路上受瘴疠之气而染上了疾病。这时朝廷又公布调他为江西岭北道,赴任时经过兖州,病发而卒。其子范淑泰上疏皇帝,备述他出使交趾之艰难及致病之原因,崇祯帝乃赠封赐祭,又赐一联曰:“天朝忠孝无双士,鲁国人文第一家”。   范廷辅中举后,一直在山西做官。先后在沁州沁源县、平阳府芮城县任知县;又升太原同知、岢岚兵备道参政。当时正是“朝廷多难之时,北有边兵之扰,南有流寇之乱”,“所在州县,十城九失”。所谓边兵,指北方蒙古人和满洲人;“流寇”则是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军了。范廷辅为人机敏有干略,他受命领兵镇压农民起义军,先后在平阳府和平流七里井地方打了两个胜仗。七里井战争中,农民军失贩后,乘黄河封冻逃走,所余四千多人被困在太原,范廷辅单骑进入他们的营寨,劝他们放下武器,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这时,朝廷又任命他为太仆寺少卿,他从山西进京赴任,途中忽然得到了李自成军已经攻下了北京,崇祯帝已经自杀的消息。范廷辅七日不食,欲自杀殉国,在一个刘总兵劝说下,终于改变主意,回故乡兖州。此时,兖州早已数经清兵的洗劫,范氏家庭中廷弼的三子淑泰、淑恒、淑晋皆死;廷辅之子淑谦亦死,仅存一孙尚幼。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范廷辅决定做一个忠于故国的遗民,从此在家课孙耕读,归隐田园以老,活到77岁时死去。   范淑泰,字通也,大来,又字木渐。在生在范氏这样的家庭里,自幼跟从叔父范廷辅读书,立志以天下事为己任。他24岁中举,次年中崇祯戊辰()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工科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等。   范淑泰是个极有胆力气魄,临事不惧的人。当时权奸当朝,人人自危,独有他奋不顾身,上疏言事百余次,抨击时弊,摘发奸若,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例如他弹劾奸相王应熊,奏章中说:“今岁荒民贫,盗贼日起,此皆相臣卖官鬻爵,斥逐正人,登用匪类,上干天和所致,乞斩应熊以谢天下!如事不实,即斩臣以谢欺君之罪!”真是大义凛然,掷地有声。再如他针对当时朝廷为剿“流冠”筹兵饷而大肆搜刮百性,上疏道:“今以措饷故至搜刮借助,即行之而得,再有兵事,能复行乎?”“数年之后,富民尽化为贫民,良民尽化为奸民!”自盗之日生也,民几与盗等;即有一二不为盗者,皆顾身家耳。若不抚恤宽免,久之,盗富而民贫,贼安而民苦,一切刑罚不施之盗,而民且不免催征鞭笞之苦,诚是,民不盗若也!”明确地指出了无限制地搜刮百姓的最终结果,必须是把民逼为盗,即官逼民反这一基本事实。   范淑泰的直言敢谏在当时是很名的。崇祯皇帝也深知他说的都是实情,还曾亲书“风规峻整”四字赐他,以示表彰。崇祯十一年()冬天,清兵分四路入侵关内。崇祯帝召文武大臣议对策,又特召范淑泰问计。范淑泰问皇帝,现在大敌当前,不知朝廷拟战拟和?崇祯帝说:“哪儿有人说和?”范淑泰愤然道:“外边人言汹汹,都在议论这事”。崇祯帝以军饷不足而表示犹豫。范淑泰激动地说,“事已至此,连打不打都定不下来,即使金钱粮食多得如天上下雨,也是无济于事的!”又上疏言:“强兵莫如行法。今之兵,索饷则强,赴敌则弱,杀良冒功则强,除暴救民则弱。请明示法令,诸将能用命杀敌者,立擢为大将;否则杀无赦!”后来,主战者终于占了上风,不少将士奋力杀敌,为国捐躯。清兵退走。   这时,他父亲范廷弼出使交趾归来,染病而卒于兖州。范淑泰闻讯急忙回乡营葬,并在乡庐墓三年。其间正逢天下大饥,兖州尤其。甚至有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相残而食其肉者。范淑泰急忙上疏请赈,又捐金万余两,赈济穷人和掩埋死者。当时的人为感其救命之恩,有的画了他的像供奉。他说:“愧不能尽起而生之,何恩焉!”意思是自己的救助如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大批人饭死的现实。作为一个以济苍生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他是有很深的惭愧的。   崇祯十五年(),他升任吏科都给事中,奉旨往渐江主持乡试,事毕回兖州小住,正遇上清兵攻兖州。他积极参加了守城防御,并捐银千两助之,但由于内奸出卖,城被攻破。清兵抓住范淑泰,要他投降,他说:“我是朝廷命官,焉能投降!”又叫他跪下,他说:“我头可断,志不可屈!”又要剪他的头发,他说:“头发乃吾亲所生,吾君所成;吾头可断,吾发不可剪!”清兵头目又说如果投降给他大官做,他说:“忠臣不事二君,杀即杀耳,何必用官爵诱我!”于是向北面再拜,说,“臣以死报国矣,引颈求戮。清兵说:“志既不屈,杀之以全其节。”于是范淑泰与其弟淑晋同时就义。其时为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当时范淑泰39岁,淑晋尚未成年。   范淑泰的妻子朱氏也被清人抓住,打算掠走。朱氏欲自杀,清兵中有人说,她就是前天杀的忠臣的妻子,不可犯;清兵竟放了她,还又从已掳掠的人中找出了他的子女送给她。清兵退后,她到处寻找范淑泰兄弟的尸体,一个姓段的画匠告诉她,他看见范老爷死在北关三义庙前,其尸体仍然目瞪手指,凛然不屈。后来,范淑泰兄弟被葬在城北范家林村祖茔。他的墓及范氏其他墓均已在文革中破坏,博物馆仅征集到范廷弼墓志及黄恭人墓志的残石数块。   范淑泰的著作,现仅知《山东文献书目》中录有他的《故明工科给事中范公奏折》一卷,清初抄本。(选自樊英民著《兖州史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oobaoo.com/hhysl/hhysl/13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