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鱼类生活习性及钓法

1、鲤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鲤鱼,多为青黄色,尾鳍下叶为红色。水底层栖息,是杂食性鱼类,生长迅速,耐高温,耐污染。养殖鲤鱼各种饲料均食;自然水体中鲤鱼不偏食,但垂钓中应变换饵料种类和色泽调配。台湾用的“万能饵”钓鲤,效果尤佳。鲤鱼体大,善游,拉线猛,为防止折竿、断线,应选用大钩、粗线、大坠、长漂,鱼竿宜用硬尖手竿,用海竿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1)鲤鱼喜弱光,好动,因此水色深暗、透明度低的肥水区;湖、塘、库中间较深的低洼区;岸边弱光区、溪河交叉口处、河塘水进出口的地方都是下钓鲤鱼的好地方。此外春末夏初,产卵季节、河塘岸边有水生植物的地方也是鲤鱼喜欢的去处。

(2)鲤鱼觅食主要靠触觉和嗅觉,因此其钓饵应选择目标显著、味道香甜的食物,如:蚯蚓、红线虫、小虾、面食、米饭、糟食、配合颗粒饲料等。

(3)当诱饵撒下、鲤鱼进入窝子后,水面会有气泡逸出,有时水面还出现密密麻麻的水泡和腐殖质,这是鲤鱼在水底拱沁、觅食的结果。此时下钓,效果好,但饲料应大些,这样鲤鱼才会很快发现目标。下钩后,见浮漂上浮,散子沉没水中两粒,即可放线、收线,来回往返,经几个回合后,即将鱼头提出水面,稍停片刻,将鱼拉近岸边,最后把鱼取出。

2、鲫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鲫鱼也称鲋、喜头、童子鲫、刀子鱼,为广适性鱼类,无论在深水、浅水、清水、浊水、流水、静水大水体或小水体中均可生活,喜栖于水草丛生的浅水河湾与湖泊沿岸水域。生命力较强,甚至在低氧、碱性较大的不良水体中也能生长繁殖。鲫于属杂食性鱼类,食谱范围大致与鲤鱼相仿,因此,用于鲤鱼的饵同样可以钓鲫鱼。

不同水体中鲫鱼食性有差异:河道中的鲫鱼喜食粮食性饵料,湖泊中的鲫鱼偏向于腥饵,池塘中的鲫鱼则两者兼食。不同品种的鲫鱼食性也不同:白鲫偏向于植物性饵,且能悬离水底咬钩;而银鲫对粮食饵以及蚯蚓、蛆虫一类软体动物饵均喜爱,较多地在近底的下层水域咬钩;土鲫鱼对米饭有偏好,对蚯蚓也不挑剔,更多的是贴底觅食。市售的袋装鲫鱼饵以马铃薯粉为骨料,加入麦粉等配料,并添加一定的天然香料,具有广谱的特点,对各种鲫鱼都适用,但必须与钓组相配效果才好。采用传统钓法时,因专用饵有速溶性,应加入少量面粉以增加粘度,来防止其过早溶化。钓鲫鱼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钩线。为提高上钩率和节省摘钩时间,可选用无倒刺的渔钩。因鱼体不大,一般性的手竿便可不费劲地将鱼提离水面,用3.6~5.4米中调玻璃钢毛竿则游刃有余。用普通渔钩钓鲫鱼要求钩尖锋利。鲫鱼的咬钩动作,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吞吐、衔钩疾走或猛然突袭等各种形式;同时,还会因水底泥质的软硬,地形的平坦程度而出现异同。鲫鱼的唇圈即嫩又薄,扬竿时要巧用腕力,发力过猛容易撕裂鱼唇。

3、青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青鱼也称黑鲩、青混、螺丝青、乌青。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一般不游至水面。食性比较单纯,以软体动物螺、蚬为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中的幼鱼喜食粮食饲料,至体长15厘米后咽齿压碎功能增强,食性出现转变。2龄前死亡率较高,食性杂,主食粮食性饵料;2龄后,特别是体重长至1公斤时,食性转向软体水生动物,能磨碎坚硬的甲壳后吐壳吞肉。自然水域中常集聚于江河和湖泊的深浅结合部。除冬季食欲较弱外,春、夏、秋三季摄食猛烈,且能在气压较低、大多数底栖鱼类普遍厌食的情况下咬钩吞饵。

钓青鱼,多用传统钓法。钓具以硬调长竿配粗线大钩。竿长一般不短于6.3米,线以4号或线径0.55毫米、拉力7公斤以上为宜,钩虽不大讲究型号,但钩条的粗壮和钩门的宽度是非常重要的。青鱼的咬钩时漂的瓜是稳而滞,漂的起伏不大,比较平稳。但接着而来的第二讯号是缓慢的把漂拖入水中,不会见到漂的再度浮起。青鱼身重力大,在扬竿感觉到钩上有鱼时,一般不会有猛然横窜的现象出现。常见的情况是平稳而悠然地向外游去,其力之大恰如老牛耕地,形成人与鱼借竿线拔河之势。此时唯有变换站位,或人随鱼沿岸而走,或改变牵引方向,借臂力使竿呈侧向弯弓后与之周旋。否则会跑鱼。

在冬季或气压较低的时候,青鱼的咬钩常表现为漂略为下沉后,不再有第二讯号。扬竿时感觉不到钩挂鱼唇后的抖动,仿佛是钩无意中挂住水下暗桩一般,形成僵持。数分钟后,始见钓线缓缓向外移去。一般来说,这时候的钩已稳稳刺入鱼的上唇,只要牵引时不急不躁,循着鱼的游动方向使竿的弯度保持在抛物线状态是不会跑鱼的。在自然水域中钓青鱼,可选流水较缓和曲岸的外沿下钩。在池塘和小型湖泊等养殖水域,则以选深为宜。

4、花鲢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花鲢也称鳙鱼、黑鲢、包头鱼、胖仔,松鱼。鳙鱼栖息在水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性情温和,不大跳跃,行动较迟缓。鳙鱼的食性与鲢鱼不同,它以水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有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藻类。

钓鳙鱼与钓鲢鱼的方法一样,钓组亦相同,但另有一种特殊钓法是晃竿猛抽、靠单钩扎入鱼体。尽管鳙鱼属中上层鱼类,便它也会潜入水底摄食。在池塘养殖中,沤过多时的已经发臭的菜籽饼末极易使鳙鱼集聚,其密集程度,可使用漂不断地左右摇晃和抖动,水面上并泛出细小如菜籽粒大小的气泡。所谓晃竿,是钓者得知鱼群在水底集聚后,以不挂钓饵的空钩垂入水底,凭借漂的抖动、摇晃和深浮,靠腕臂的协调动作,不间断的猛提硬抽,使钩尖在碰擦鱼体时扎入其体内或挂住鳍。

使用这种方法讲究的是钩砂锋利,同时须将市售的渔钩钩颈(即钩尖到钩弯的那段钩体)外撇。晃竿猛抽时的动作要有突然性,并不时地变换角度。目前已经有售的双尖连体钩和锚钩就是适应这种钓法和特殊钓具。这种钓法要求硬调和超硬调的竿,竿的长度一般不超过7米,以适于近岸浅水使用。

5、鲶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鲶鱼又称鲇鱼、河鲶、四须鲶、年鱼、鲶金姨、鲶拐子等,为食肉性大型淡水鱼类,广布于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等水域,以长江、钱塘江、淮河流域为甚。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鲶鱼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鲶鱼贪食易长,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生活在大河的鲶鱼力气大,难钓取;生活在河塘的数量多,个体小,易钓取。

垂钓鲶鱼在不同季节有不同钓法,但不论何季节,都应采用近钓、弱光钓和夜钓,尤以夜钓上钩率最高。时间以傍晚至子夜前最佳。鲶鱼怕光,且靠边游动,因此无论在河川、池塘,还是湖泊、水库垂钓,钓点都应选择在水面狭窄,光线暗淡,水流平稳,水浅区域和小鱼、小虾活动多的地方。春季因潜伏一冬,鲶鱼十分饥饿,白天黑夜都觅食,在水质浑浊的小支流处、水流平稳的河湾都能钓到较大的鲶鱼。

6、鮰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鮰鱼,学名长吻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GUNTHER)。这种鱼只见于大江大河的激流乱石之中,湖泊中极难见,溪或堰塘中不会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体表粉红无鳞,眼细如钻石,口裂下位,身躯酷似一根挺拔的象牙。属底栖性鱼,昼夜觅食,夏季阴雨天摄食强烈。

渔业界对其生殖习性和越冬状况有如下描述:繁殖期产卵于江河砾石之上;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或水下乱石缝隙中越冬。此鱼不仅生殖和越冬有恋栈乱石的特性,而且长年的栖息和摄食水域,也同样离不开乱石区。这是许多钓鮰老手,在长期实践中共同摸索到的规律。掌握鮰鱼的这个习性,对指导垂钓极为重要。

7、罗非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原产热带。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可自然越冬外,绝大多数都在室内保种,所以,垂钓罗非鱼季节性很强。罗非鱼生性迟纯,不像其他鱼那么怕惊扰,无论声响、倒影,甚至直接扰乱水体对它都无什么影响,因此,初学垂钩者,罗非鱼就是他们的最好的垂钓对象。

(1)罗非鱼属底层鱼类,食性广而杂,常用的钓饵有:蚯蚓、面团、饭粒、红虫等。以红虫为是佳。

(2)钓具一般以3.6米的手竿为好,钓线以0.3毫米-0.35毫米采线为宜,浮漂采用塑料立漂,鱼钩用10号以下的长柄钩。钓线长约3.2米-3.5米,以操作方便为准。垂钓时要求坠的下头着地,上头悬起,使鱼钩朝天。

(3)罗非鱼食量大,集群性强,所以用诱饵撒窝时要求量大,一般撒在离岸1米左右,成宽60厘米、长1.5米的带状。用量2千克-3千克。可用菜子饼、豆饼、鸡饲料为诱饵。   罗非鱼吞钩后常不动,鱼漂只是由直立变斜侧。发现此情况,立即提竿,将鱼拉出窝点,再提拉上岸,以免惊动鱼群。

垂钓罗非鱼不可沉钩、悬钩。此外罗非鱼口内有小尖齿,其臂鳍、腹鳍、背鳍坚硬,很易刺手,所以垂钩该鱼时应带手套以保护自身安全。

8、黄花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polya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鮝;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鱼纲,石首鱼科。[!--empirenews.page--]

其形态相近,习性相似。垂钓方式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30枚。大黄色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小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大黄鱼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小黄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

黄花鱼的性情较为温柔文静。因此,钓具要求轻便灵巧。手竿、海竿皆可使用。但是,手竿长度应在5.4~7.2米之间,中弹性钓竿即可。如用海竿,可配备中小型绕线轮。钓线可选用4~8号尼龙线。用手竿时,钓线与钓竿最好一样长。使用海竿时,应配备4号尼龙线米以上。钓钩可选用胡弓型~号、江芦型~号、HHH万能袖钩7~8号、HH长良友钓钩7~8.5号。铅坠选用茄子形或枣形、圆盘形、椭圆形类别。

黄花鱼暮春在近岸产卵,这时正是垂钓它的大好时节。在矶岸、沙滩、防波堤上一般采用抛投钓。把钓钩甩往钓点以后,可凭手感判断鱼儿是否上钩。这时,万万不可急躁,应耐心等待。在感到渔线变重以后,要再观察片刻,看是否出现鱼讯。这种鱼反应在竿尖上的鱼讯很特殊,只要竿尖微微地颤动几下,就表明鱼已经上钩了。这种情况稍纵即逝,垂钓者应不失时机地提竿上鱼。

船钓黄花鱼时,应选用长约2~2.5米甩竿,配备20号铅砣,选用中小型的大鼓型绕线轮,贮4~6号尼龙线米左右。最好使用鲈鱼10号串钩或组钩。

进行船钓时,将钓组甩出,抛向钓点以后,使钓钩慢慢沉入海底,要配合船的摇动,把握钓竿,不可让钓钩离开海底,耐心等待。一旦鱼汛在竿尖出现,即可及时摇线上鱼。

如果与众多钓友一块进行船钓,所使用的铅砣重量应取得一致。这是因为,铅砣重量不一致,入水速度就会不同--重砣入水快,轻砣沉水慢;又由于钓组会随着潮流移动--重砣移动慢,轻砣移动快,这就难免使钓线与钓线缠绕在一起,影响垂钓。

无论是抛投钓还是船钓,钓饵均应采用新鲜的鱼虾、沙蚕、矶蚕、海虫、鱼肉等;挂钓饵时,应让钩尖露出饵外,以易钩住鱼嘴。

垂钓黄花鱼还应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黄花鱼的鳔能发出声音,且不时发声。根据鳔声的大小远近,即可判断出鱼群的大小和地点,以便选择钓点。

第二,黄花鱼喜欢集体活动。尤其在夏季,常常成群结队靠近岸边栖息、觅食。垂钓者应把握时机,或一线多钩,抓紧施钓,有时一竿一次钓上五六条鱼。

第三,出现鱼讯以后,要当机立断,即刻提竿上鱼。如果中途稍一晃动,极容易钩到杂物上,造成跑鱼,贻误战机。

第四,这种鱼夜行性强,多以夜钓为主,最好预先在竿端贴上反光胶布。

第五,钓点的选择大有学问。波浪可冲上的地方是最好的钓点,由于有横流海潮的冲击而向海上反拨的地方也是较好的钓点。因为这类地方多为砂底海滨的低洼处,黄花鱼特别喜欢聚集于此。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oobaoo.com/hhyzf/1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