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讲义

  考纲

1.概述

新生儿分类方法

2.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1)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特点(外观特点和生理特点)(2)新生儿护理

3.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

6.新生儿黄疸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类和疾病举例

7.新生儿溶血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

8.新生儿败血症

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9.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本章频考点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复苏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一、概述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   1.根据胎龄   2.根据出生体重   3.根据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4.按出生后周龄分类

  1.根据胎龄   ●足月儿:37+0~41+6周的新生儿   ~天   ●早产儿:胎龄<37周的新生儿   ●过期儿:胎龄≥42周的新生儿   2.根据出生体重   ●正常出生体重儿:~g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g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g   ●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g   ●巨大儿:出生体重≥g

  

  3.根据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小于胎龄儿(SGA):出身体重<第10百分位   ●适于胎龄儿(AGA):第10百分位<出身体重<第90百分位   ●大于胎龄儿(LGA):出生体重>第90百分位   ——参照数据: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   

  4.按出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   ●晚期新生儿:生后第2~4周的新生儿   5.高危儿:   ——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男婴,胎龄天,出生体重g,其体重位于同胎龄标准体重的第80百分位,下列诊断哪个是正确而全面的   A.过期产儿,适于胎龄儿   B.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   C.足月儿,适于胎龄儿   D.足月儿,大于胎龄儿   E.足月儿,巨大儿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足月儿:胎龄~天   ●早产儿:胎龄<天   ●过期儿:胎龄≥天

     二、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3.新生儿护理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早产儿

足月儿

皮肤

绛红,水肿,毳毛多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头更大,占且身的1/3

头大,占全身的1/4

头发

细而乱,如绒线头

分条清楚

耳廓

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

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直挺

乳腺

无结节或结节<4mm

结节>4mm,平均7mm

外生殖器

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阴囊少皱裂;女婴大阴唇不发育,不能遮盖小阴唇

男婴睾丸已降至阴囊,阴囊皱裂形成,女婴大阴唇发育,可覆盖小阴唇及阴蒂

指/趾甲

未达指(趾)尖

达到或超过指(趾)尖

跖纹

足底纹理少

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外观      皮肤   

  耳廓      乳腺   

  外生殖器(男)      外生殖器(女)   

  跖纹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4)泌尿系统   (5)血液系统   (6)神经系统   (7)体温调节   (8)能量和体液代谢   (9)免疫系统   (10)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呼吸系统: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   √34~35周时迅速增加,到足月时更为丰富   √作用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不易萎陷   ——缺乏表面活性物质,易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足月儿:   生后第1小时内呼吸频率可达60~80次/分;   1小时后呼吸率降至40~50次/分;   以后维持在40次/分左右;   如持续超过60次/分——称呼吸急促。   √早产儿:   早产儿呼吸中枢尚不成熟,呼吸浅表且节律不规整,常出现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   周期性呼吸——指呼吸停止<20秒,不伴有心率减慢及发绀。   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减慢(<次/分)及发绀。   早产儿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长时间机械通气和(或)吸高浓度氧——易引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

  (2)循环系统: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显著变化:      出生前:右心血→卵圆孔、动脉导管→左心   出生后:右心血→肺→左心

  ①脐带结扎后,胎盘-脐血循环终止;   ②随着呼吸建立和肺膨胀,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   肺血管扩张   ③从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显著增加,压力增高,使卵圆孔关闭;   ④由于PaO2增高,动脉导管收缩,继而关闭   ——完成胎儿循环向成人循环的转变。

     问:胎儿出生后,该开的开,该关的关?   答:开——肺血管扩张、肺泡扩张   关——卵圆孔关闭、动脉导管关闭   √正常新生儿心率比较快,波动范围比较大,通常为~次/分。   √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新生儿心肌储备力低,代偿能力不足,故新生儿补液过量,易致心衰。   ◆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   ◆20%~30%早产儿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PDA)

  (3)消化系统:   

 

正常足月儿

早产儿

吞咽功能

出生时吞咽功能已完善,易溢乳

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易发生哺乳困难及误吸

消化酶

已能分泌大部分消化酶,只是淀粉酶在生后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

各种消化酶不足,尤其脂肪消化吸收较差

胎便排出

生后10~12小时内开始排胎粪,约2~3天排完。

胎粪形成少、肠蠕动无力,胎便排出常延迟

黄疸

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力低,生后常出现生理性黄疸

肝功能更不成熟,黄疸重,且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肝功能

对各种药物的处理能力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肝内糖原储存少,合成蛋白质能力差,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

  (4)泌尿系统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过多的水和溶质——易造成水肿或脱水症状。   新生儿肾脏处理酸负荷能力不足——故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多数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如48小时仍不排尿应进一步检查。   早产儿肾小管排酸能力有限,常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早产儿由于排钠分数高,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易产生低钠血症。

  (5)血液系统

 

正常足月儿

早产儿

白细胞计数

出生时:(15~20)×/L3~10天:(10~12)×/L

较低:(6~8)×/L

血容量

85ml/kg(50~ml/kg)

85~ml/kg

血红蛋白

出生时:g/L

较低

  

  (6)神经系统   √足月儿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觉醒时间一昼夜仅为2~3小时;早产儿觉醒时间更短。   √大脑对下级中枢抑制较弱,且锥体束、纹状体发育不全,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动作。   √脊髓末端约在L3~4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L4~5腰椎间隙进针。   √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管膜下存在丰富的胚胎生发层基质——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出生时已具备多种暂时性的原始反射,主要有:拥抱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如新生儿期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

  原始反射   

  足月儿:   原始反射——可引出!数月后自然消失   正常反射——可引不出   病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反射不病理”   早产儿:   原始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   病理反射——不可靠!

  (7)免疫系统   √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   √皮肤黏膜薄嫩——易擦伤。   √脐部为开放伤口——细菌易繁殖并进入血液。   √血清补体含量低,缺乏趋化因子,白细胞吞噬作用差。   √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6个月后用完)   ——易患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   √新生儿分泌型IgA缺乏——使新生儿尤其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8)体温调节   √新生儿产热少、散热多---易发生低体温。   √散热多的原因---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产热少的原因---棕色脂肪少   ◆室温过低时——新生儿寒冷损伤   ◆室温过高、进水少及散热不足——可发生脱水热   (9)能量和体液代谢   √足月儿每日基础热能消耗为:50kcal/kg(kJ/kg)   √每天共需热量约:~kcal/kg(~kJ/kg)   √足月儿每天钠、钾需要量各1~2mmol/kg,但生后10日内不需补充钾。   √早产儿常有低钙血症

  (10)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   》表现:新生儿出生后2~4日体重可下降3%~9%,最多不超过10%,足月儿生后7日、早产儿生后10日恢复至出生体重。   原因: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出胎便等有关。   ②生理性黄疸   》表现:约6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于生后第2~3天开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原因:其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③乳腺肿大   》表现: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生后4~7天出现,如蚕豆至核桃大小,多于2~3周后消退,不需处理。如强烈挤压,可继发感染。   原因:是因为母亲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所致。   

  ④假月经   》表现: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俗称“假月经”   原因:系因生后来自母亲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早产儿四低下---   □低血糖   □低血钙   □低血钠   □低体温   另:   ◆在体重<g早产儿,由于视网膜发育未成熟,易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严重者会导致失明。   ◆由于早产儿存在很多高危因素,发生听力障碍的机会比足月儿高。

  新生儿消化系统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贲门括约肌发达   B.幽门括约肌较发达   C.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   D.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   E.肠管壁较薄,通透性高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足月儿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端括约肌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发生溢乳。所以选A。

  下列新生儿胎便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新生儿12小时内排出胎便   B.由肠黏膜脱落的上皮细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   C.墨绿色   D.约2~3天排完   E.早产儿胎便排出常延迟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生后10~12小时内开始排胎粪,约2~3天排完。所以本题选A。

  3.新生儿护理   (1)出生时护理   (2)保暖   (3)喂养   (4)预防感染   (5)皮肤护理   (6)预防接种   (7)新生儿筛查

  (1)出生时护理   √出生时应立即吸净婴儿口鼻分泌物,进行Apgar评分,需要复苏者应立即复苏。   √可延迟30~60秒结扎脐带,以减少新生儿后期贫血。   √正常新生儿生后可立即放在母亲怀里。   (2)保暖   √可将新生儿置于辐射保暖床,尽快用预热的毛巾擦干和包裹   √对低体温者要放在保暖箱中,设定腹壁温度为36.5℃   √新生儿室的室温应维持26~28℃,空气湿度50%~60%。   √也应避免因保暖过度而致新生儿发热——如体温升高,可打开包被散热,并补充水分,体温则可下降,一般不用退热药。

  (3)喂养   ·正常足月儿生后1小时即可哺母乳,以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并促进母乳分泌。   ·按需喂奶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喂养,根据病情可用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液。   ·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K11mg,早产儿连续用3日。   ·生后4日加维生素C   ·10日后补充维生素A~IU/d,维生素D~IU/d。   ·4周后添加铁剂。   ·早产儿还应补充维生素E和叶酸,1周2次。

  (4)预防感染   →注意臀部、脐部和皮肤褶皱处护理。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主要的措施   所有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都应规范洗刷双手、前臂直至肘部。在处理每个新生儿和接触任何有污染可能的物品后也都应洗手。   (5)皮肤黏膜护理   □刚出生时可用毛巾或纱布擦去血迹、胎脂和胎粪,24小时后可每天洗澡。   □脐部应保持干燥,每天用酒精清洁脐带残端和周围皮肤。   □一般生后3~7天残端脱落,脱落后如有严重渗血,应局部消毒并重新结扎。   □如10天后仍不脱落,则提示可能存在脐部感染。   

  (6)预防接种   □新生儿期免疫接种主要有: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新生儿

出生后24h内

1个月

6个月

正常足月儿

乙型肝炎疫苗第一针

乙型肝炎疫苗第二针

乙型肝炎疫苗第三针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乙型肝炎疫苗第一针

乙型肝炎疫苗第二针

乙型肝炎疫苗第三针

  (7)新生儿筛查   □主要筛查项目有: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半乳糖血症等;   □其他:有听力筛查等。

  

     三、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指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致使气体交换障碍,进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伴代谢性酸中毒。   □窒息的本质——缺氧!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凡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因素都可引起窒息。   包括:   ①母亲因素(产前因素)   妊娠相关疾病、   全身疾病(如心衰)   ②分娩因素(产时因素)   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脐带脱垂、产程延长   ③胎儿因素(产后因素)   宫内感染、胎粪吸入   先天畸形…

     1.呼吸变化   窒息后呼吸、循环的病理生理改变可分为4个时期:   原发性呼吸增强   原发性呼吸暂停   继发性呼吸增快   继发性呼吸暂停

  2.各脏器变化   窒息时机体出现——   

     “新生儿Apgar评分”

皮肤颜色(A)

心率(P)

对刺激的反应(G)

肌张力(A)

呼吸(R)

  每项2分,满分10分:   0~3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8~10分无窒息

体征

出生后一分钟内评分(一评)

0分

1分

2分

心率(P)

0

<次/分

≥次/分

呼吸(R)

微弱,不规则

规则,哭声响

肌张力(A)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活动好

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G)

无反应

有反应,如皱眉

咳嗽,哭声响

皮肤颜色(A)

青紫或苍白

躯干红,四肢紫

全身红

总分

10分

  ◆1分钟评分——主要评价出生当时的状况   ◆5分钟评分——提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情况   ◆5分钟评分≤3分——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如果5分钟评分异常——应每隔5分钟继续评分,直至正常

  缺氧导致——各器官受损及并发症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颅内出血

心脏

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各种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青紫(右→左分流)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障碍——肺水肿,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肾脏

窒息后肾损害发生率可达50%~70%——表现为少尿,病情进展则出现急性肾衰竭

胃肠道

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明显减少——应激性胃溃疡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血液

严重窒息缺氧时常出现高凝状态,继而凝血因子消耗——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代谢紊乱

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影响呼吸——混合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窒息后因应激反应——高血糖(6h达高峰),随后低血糖缺氧——低血钙、低钠血症

  

     

     1.复苏——原则   2.复苏——步骤与程序   3.复苏——常用药物及剂量   4.复苏后处理——监测

  1.复苏——原则——ABCDE方案   

  2.复苏——步骤与程序   (1)第一步:保持气道通畅(A),30秒内完成。   (2)第二步:建立呼吸(B),30秒内完成。   (3)第三步:保持循环功能(C),30秒内完成。   (4)第四步:药物(D)   从出生开始,一边评估一边复苏处理

  (1)第一步:保持气道通畅(A),30秒内完成。   ◎先快速进行3项最初评估:是否足月?                     有无呼吸或哭声?                     肌张力好吗?   ◎如3项都回答“是”→不需复苏,观察   ◎如3项有1项或多项回答“否”→开始初步复苏(第一步)      规定顺序!   保摆吸擦触   “宝贝喜擦除”   “宝贝洗澡乐”

  

  

  ※3.复苏——常用药物及剂量   1:0肾上腺素,经气管插管给药剂量为0.05~0.1mg/kg,经静脉给药剂量为0.01~0.03mg/kg。   如果有明确的容量丢失病史,给予生理盐水扩容,一般为每次10ml/kg。   母亲分娩前4小时内用过全身麻醉剂的,可以考虑给予纳洛酮,剂量0.1mg/kg,静脉推注或肌注。   但如果母亲吸毒或持续使用美沙酮者,禁用纳洛酮,否则可能引起惊厥。

  4.复苏后处理——监护   (1)密切监护   ——转运至NICU   (2)呼吸平稳、面色转红   ——半小时后停止给氧,并吸净胃内容物   (3)凡进行气管插管或脐血管插管可疑有感染者   ——给抗生素防治感染   (4)重度窒息儿应推迟喂养   ——给予静脉补液50~60ml/(kg·d)

  (1~3题共用题干)

  新生儿出生时,身体红,四肢青紫,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呼吸不规则,四肢能活动,弹足底有皱眉。   1.Apgar评分为   A.3分   B.4分   C.5分   D.6分   E.7分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身体红,四肢青紫(1分);心率90次/分(1分);呼吸20次/分,呼吸不规则(1分);四肢能活动(2分);弹足底有皱眉(1分),因此为6分。

  2.诊断可能为   A.新生儿重度窒息   B.新生儿轻度窒息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E.新生儿败血症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pgar评分标4-7分为轻度窒息,故选B。

  3.处理中最重要的是   A.清理呼吸道   B.维持正常循环   C.预防感染   D.母乳喂养   E.记录尿量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新生儿复苏方案最重要的为清理呼吸道,故选A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   □围产期窒息最多见。   □病死率高,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瘫、共济失调等。

     

  (一)病因   产前、产时和出生后的缺氧缺血事件——都可以导致新生儿HIE。   导致胎儿缺氧缺血的急性产时事件包括: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子宫破裂、横位滞产等急性胎盘或脐带障碍。   (二)发病机制   HIE是由缺氧缺血事件所启动,并在缺氧缺血后继续进展和演变的病理过程。   大多数神经元死亡不是发生在窒息缺氧时,而是发生在缺氧缺血后的继发阶段中。   HIE的防治重点应主要针对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发生机制包括:   一开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再后来:脑组织继发代谢紊乱   最后:脑水肿、选择性神经元死亡及梗死、出血等。

  (三)临床表现   HIE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窒息缺氧事件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   神经系统症状一般于生后6~12小时出现,逐渐加重,至72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   严重者多在72小时内恶化或死亡。

  1.分度   根据患儿生后3天内的神经表现,可将HIE分为轻、中、重三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

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

意识

兴奋、抑制交替

嗜睡、迟钝

昏迷

肌张力

正常或稍增高

减低

松软

原始反射

拥抱反射

活跃

减弱

消失

吸吮反射

正常

减弱

消失

惊厥

可有肌阵挛

常有

多见或频繁发作

中枢性呼吸衰竭

严重

瞳孔改变

扩大

缩小

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

EEG

正常

低电压,可有痫样放电

爆发抑制,等电位

病程及预后

·症状持续72h以内·预后好·少有后遗症

·大多数2周内症状消失·不消失者如存活·可能有后遗症

·病死率高·存活者症状持续数周·多有后遗症

  四两拨千斤   

  2.病程      

  (四)诊断   1.临床诊断临床表现是诊断HIE的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方可确诊:   HIE诊断必备四个条件   ①有明确的胎儿宫内窘迫史;   ②出生时有明确窒息;   ③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h以上;   ④排除其它。

  ①有明确的胎儿宫内窘迫史   胎心率<次/分,持续5分以上;   和(或)羊水Ⅲ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   ②出生时有明确窒息   Apgar评分1分钟≤3分,并延续至5分钟时仍≤5分;   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   ③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小时以上   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   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   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   病重时可有惊厥   脑干体征(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前囟张力增高   ④排除其它   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   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脑损伤。

  2.神经影像学检查   目的   不是为了诊断HIE,而是为了明确HIE的神经病理类型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足月儿HIE的MRI表现:   ①以基底核、丘脑损伤为主——见于急性缺氧缺血之后;   ②以分水岭区域损伤占优势——见于“不完全性窒息”之后,或低血压、感染和低血糖之后。   3.振幅整合脑电图   目的:有助于确定脑病变严重程度,判断预后   主要表现为背景活动异常,如:   低电压——轻度   等电位——中度   爆发抑制——重度

     

  支持对症治疗   (1)维持适当的通气和氧合   维持正常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   (2)维持适当的脑血流灌注,避免血压剧烈波动   避免发生体循环低血压、高血压和血液高凝状态   (3)维持适当的血糖水平   严密监测血糖水平,维持在75~mg/dl   (4)适当限制入液量,预防脑水肿   ◆首选呋塞米,严重者用甘露醇   ◆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   ◆预防液体负荷过重60~80ml/kg   ◆应维持尿量>1ml/(kg·h)   (5)控制惊厥   ◆苯巴比妥是治疗新生儿HIE惊厥的首选药物   ◆但不建议苯巴比妥作为HIE惊厥发生的预防用药

  苯巴比妥钠——首选!   ●负荷量为20mg/kg,15~30分钟静脉滴入;   ●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加用10mg/kg;   ●维持量每日为3~5mg/kg;   ●也可用苯妥英钠,用法和用量相同。   米达唑仑、地西泮(安定)——后备军!   ●在上述药物效果不显著时可加用;   ●剂量为每次0.1~0.3mg/kg,静脉滴入。

  特殊神经保护措施   亚低温疗法:   ☆是目前国际上较公认的治疗HIE的有效方法。   ☆主要应用于轻、中度足月HIE患儿。   ☆包括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及全身亚低温。   使核心温度降至34℃,主张生后6小时之内开始。   ☆可使病死率显著降低,随访至18~24月龄时严重神经运动发育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脑☆瘫和失明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有助于确定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损害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检查首选   A.脑氢离子磁共振波谱   B.头颅CT   C.头颅MRI   D.脑电图   E.颅脑超声检查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确定损害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检查首选为脑电图;明确神经病理类型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为头颅MRI。

  足月女婴,自然分娩,出生体重3kg,娩出时Apgar评分4分,抢救10分钟后评9分。生后2小时出现凝视、哭声单调,继而全身抽搐,为控制惊厥,应首先采用   A.肌注呋塞米(速尿)3mg   B.肌注地塞米松15mg   C.20%甘露醇10ml静脉推注   D.苯巴比妥60mg15~30分钟内静滴   E.肌注维生素K11mg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患儿有窒息史,生后2小时出现凝视、哭声单调,全身抽搐,肌张力偏高,考虑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控惊厥首选苯巴比妥。

  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为生后数小时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其病理上出现肺透明膜的改变,又称肺透明膜病(HMD)。   □多见于早产儿和剖宫产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起病时间:   早产儿RDS   □出生时多无症状,生后1~2h(6h内)开始   □第2天死亡率最高,能活3天以上则“大吉!”   剖宫产儿RDS   ●与剖宫产的胎龄密切相关,胎龄<39周剖宫产者RDS发生率较高   ●起病时间差别较大——有些患儿生后1~2小时,而有些患儿生后第2天或第3天

  呼吸窘迫:   呼吸加快>60次/分、呼气性呻吟、青紫、三凹征   肺部体征:   呼吸音减弱、叩诊实音   循环功能不全:   心音减弱、低血压、休克、动脉导管开放(该关→关不上)

  (三)辅助检查   1、首选——肺部X线片   □“毛玻璃”   两肺透亮度降低。   □“大白肺”   双肺野均呈白色,肺肝界及肺心界均消失。   □“支气管充气征”   在弥漫性不张肺泡(白色)的背景下,可见清晰充气的树枝状支气管影(黑色)。   

  ※早产儿RDS按病情程度可将胸片分为4级:   1级:毛玻璃样(充气减少)   2级: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过度充气)   3级:心缘、膈缘模糊   4级:大白肺,支气管充气征更加明显,似秃叶树枝   肺野透亮度降低   ※剖宫产新生儿RDS(部分病例)   生后第1天胸片常表现为湿肺——肺水肿、肺野模糊   第2、3天出现严重RDS——毛玻璃、白肺,支气管充气征常不典型。

  2、血气分析   □PaO2↓   □PaCO2↑   □pH↓   □BE↓(负值增加)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2.鉴别诊断   (1)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产前感染发生的B族链球菌(GBS)肺炎或败血症,该病常有孕妇羊膜早破史或感染表现。   (2)湿肺   重症湿肺与RDS较难鉴别,但湿肺病程短,病情相对较轻、X线表现以肺泡、间质、叶间胸膜积液为主。   (3)感染性肺炎   不呈进行性发展,X线表现两肺渗出,分布不均。

  (五)治疗   

  无创通气   *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SiPAP)、经鼻间隙正压通气(NIPPV)和无创高频通气(nHFV)等。   *作用:无创通气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防止肺泡萎缩,并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   *效果:及时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降低BPD发生率。

  PS治疗   ①给药时机:提倡早期PS治疗——存在RDS证据,给PS治疗。   ②给药方法: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仰卧位给药。   ③给药次数:对轻症病例一般给1次即可,对重症病例需要多次给药,现主张按需给药。   机械通气   ①适应证:对严重RDS或无创呼吸支持效果不理想者,应采用机械通气。   如: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出现反复呼吸暂停、PaCO2升高、PaO2下降,应改用机械通气。

  支持治疗   *液体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肺水肿。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5%NaHCO3所需量(ml)=BE×体重(kg)×0.5   先给半量,稀释2~3倍,静脉滴注。   *改善循环功能:   可用多巴胺3~10μg/(kg·min)。   并发症治疗   *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   ①布洛芬:首剂10mg/kg,第2、3剂5mg/kg,间隔时间24小时,口服或静脉滴注。日龄小于7天者疗效较好。   ②手术结扎。   *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时:吸入一氧化氮(NO)。

  (六)预防   1.早产儿RDS产前预防   ★推荐对胎龄<34周、可能发生RDS的产妇静脉或肌内注射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每次12mg,间隔24小时,1个疗程2次;   地塞米松每次6mg,间隔12小时,1个疗程4次。   ★一般使用1个疗程即可,必要时给予第2个疗程。   ★产前激素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分娩前24h~7d给药。   2.剖宫产新生儿RDS的预防   ★尽可能避免胎龄<39周择期剖宫产;   ★对胎龄35~38周必须择期剖宫产者,产前给产妇1个疗程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新生儿RDS发生率。

  (1~3题共用题干)

  早产儿,胎龄31周。出生时体重g,生后5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时呼吸不规则,X线片:弥漫性均匀一致网状影,肺透过度减低。经皮氧饱和度为65%。   1.最可能的诊断为   A.湿肺            B.新生儿窒息   C.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D.衣原体肺炎   E.异物吸入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题干中给出的早产儿,胎龄31周,极低体重儿并在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影像学检查出现“肺透过度减低”,由此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就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选择C。

  2.应先进行哪一项紧急治疗   A.清理呼吸道,面罩加压给氧   B.抗生素   C.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机械通气   D.纠正酸中毒   E.关闭动脉导管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无创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药物的治疗;对严重RDS或无创呼吸支持效果不理想者,采用机械通气。选择C。

  

     六、新生儿黄疸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四)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五)黄疸的治疗

  问:胆红素是啥?   答:胆红素是红细胞死亡后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产物   ——是垃圾、废物   问:胆红素有几种?   答: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是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肝脏加工处理后的排泄形式   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问:胆红素高了有什么后果?   答:损伤脑内基底神经核,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新生儿溶血——胆红素生成多   2.低蛋白血症——胆红素转运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   4.肠道内缺乏正常菌群——胆红素排泄能力不足   5.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重吸收增多   

  

  不符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   A.红细胞的寿命短   B.红细胞数量多   C.红细胞内酶发育不成熟   D.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   E.肝功能不成熟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新生儿的红细胞寿命短、数量多、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肝功能不成熟,利用排除法选C。

  (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黄疸   程度轻   出现晚   时间短   消退快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早   上升快   不消失   再出现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或其他时间

黄疸高峰时间

生后4~6天

不定

黄疸消退时间

足月儿生后2周

2周后不退

血清总胆红素

<μmol/L(12mg/dl)

>μmol/L(12mg/dl)

血清结合胆红素

<25μmol/L(1.5mg/dl)

>25μmol/L(1.5mg/dl)

一般情况

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表现

     目前早产儿不提“生理性黄疸的概念”

  A.出现   B.达高峰   C.自然消退   D.肝脏进行性增大   E.肝功能损害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常在14d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常在14d自然消退。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在4~6d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在4~6d达高峰。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3d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3d出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足月儿2周内消退   C.早产儿3~4周内消退   D.血清胆红素8~10mg/dl   E.血清结合胆红素1mg/L左右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或其他时间出现。

  四两拨千斤——做题技巧   

  黄疸评估:   ■肉眼:眼部(3mg/dl)   前胸(6mg/dl)   腹部(9mg/dl)   大腿(12mg/dl)   达手足心(>15mg/dl)   ■经皮测胆红素   ■血清胆红素

  (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病因分类

常见疾病

(1)溶血病(2)葡醛酸转移酶(UDPGT)活性低下(3)母乳性黄疸(4)胎粪延迟排出(5)感染性黄疸(6)其他: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药物等

①新生儿肝炎②胆汁淤滞综合征③胆道疾病④先天性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母乳性黄疸   喂母乳后发生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早发型——又称母乳喂养性黄疸,发生在生后第1周,可能与热卡摄入不足、肠蠕动少和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晚发型——在生后第5天开始出现,第2周达高峰,患儿一般情况较好,黄疸完全消退需1~2个月。与母乳中含有影响婴儿胆红素代谢的物质有关。

  未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不包括   A.新生儿败血症   B.胆汁黏稠综合征   C.母乳性黄疸   D.新生儿窒息   E.ABO血型不合性溶血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肝胆相照、肝胆结合”胆汁黏稠综合征为结合胆红素升高。

  导致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的疾病是   A.新生儿败血症   B.胆汁黏稠综合征   C.先天性胆道闭锁   D.新生儿窒息   E.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新生儿败血症,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生成多。   ·儿科黄疸   ·溶血性黄疸

  (四)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双侧苍白球呈对称高信号

  胆红素脑病——是指胆红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   1.发病机制   ①胆红素的细胞毒性   ~未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毒性更大   ②血脑屏障(BBB)功能状态与胆红素脑病   早产儿更易发生   ③神经元的易感性   主要受累部位在:脑基底核、视下丘核、尾状核、苍白球等。

  2.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生后2~7天   ·典型的核黄疸可分为4期:警告期、痉挛期、   恢复期、后遗症期   ·痉挛期病死率较高   ·严重核黄疸病例可发生后遗症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通常不典型,后遗症以听力障碍为主要表现

  (了解)

分期

表现

持续时间

警告期

蔫——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

12~24h

痉挛期

抽——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囟隆起,惊厥,发热

12~48h

恢复期

好转——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减少,角弓反射逐渐消失,肌张力渐恢复

2周

后遗症期

胆红素脑病四联症——出现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常遗留脑瘫、智能落后

病后2月或更晚,持续终生

  (五)黄疸的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光疗   换血疗法   一般治疗   ◣病因治疗病理性黄疸根据原发病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   ◣缺氧、酸中毒、感染可促使核黄疸的发生,应积极治疗。   ◣药物治疗   ·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肠道益生菌   ·肝酶诱导剂:口服苯巴比妥

  光疗   *原理: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照下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胆红素和光红素,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   *波长~nm的蓝光照射效果最好。   *光疗指征:应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生后时间(时龄)的胆红素值而定      *光疗注意事项:   ①光疗会导致不显性失水增加、发热、皮疹、核黄素破坏、腹泻、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应给予相应治疗;   ②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   ③如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68μmol/L进行光疗,会发生青铜症,皮肤呈青铜色,停止光疗后青铜色会逐渐消退。

     *(1)换血指征:   血清胆红素达换血标准   出现胎儿水肿或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应予换血。   如有缺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前一胎为Rh溶血病者,应放宽指征。   

  换血疗法   (1)换血意义:   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脑病   ·换出——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   ·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   ·换入——RBC——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   *(2)血源选择:   ·Rh溶血→Rh系统与母亲同型、ABO系统同患儿   ·ABO溶血→AB型血浆+O型红细胞(最好)   ·宜用新鲜血液,库血时间不宜超过3天,以免发生高钾血症   *(3)换血量:   换血量为新生儿血容量的2倍,新生儿血容量通常为80ml/kg,因此换血量为ml/kg左右。   *(4)换血合并症:   库血未经复温而立即输入,可致低体温、心血管功能异常。   输血量过多可致心力衰竭。   如有空气、血凝块进入,可致血栓、空气栓塞。   还可并发感染、低钙血症、肠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肝素过量引起出血等。

  患儿日龄3天,足月顺产,生后2天出现黄疸,迅速加重,一般状态尚好。血清胆红素μmol/L。下列治疗措施哪一项应先考虑   A.光照疗法   B.换血疗法   C.输血浆   D.纠正酸中毒   E.苯巴比妥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新生儿黄疸,迅速加重,光照疗法最适合。

  七、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起胎儿溶血。      (一)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ABO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

母儿血型

母亲是“O”型血,胎儿为“A”或“B”型血

母亲为Rh(-)胎儿为Rh(+)

发病

多见多见于第一胎

少见一般发生在第二胎

病情

轻,很少发生胆红素脑病

重,极容易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1.产前检查(了解)   常规检测母亲血型   ——若:母为O型或Rh阴性时应检查父亲血型。   血型不合者   ——于妊娠期动态监测母血抗体。   B超   ——胎儿水肿及并发腹水时可协助诊断。   2.产后检查(掌握)   

  (四)诊断   

  (五)治疗   

  足月婴,生后1天内出现黄疸,拒哺。查体:嗜睡,面色苍白,Hb90g/L,血清未结合胆红素μmol/L。   1.此患婴的可能诊断是   A.新生儿肝炎         B.新生儿胆管发育不佳   C.新生儿溶血病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硬肿症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生后一天内出现黄疸,血红蛋白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提示可出现新生儿溶血病。故选C。

  2.首选的检查是   A.肝功能   B.血常规   C.血培养   D.血型   E.肾功能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新生儿溶血病首选检查为血型。故选D。

  3.首选的治疗是   A.输注葡萄糖液   B.应用抗生素   C.应用病毒唑   D.换血疗法   E.光照疗法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高,首选治疗为换血。

     八、新生儿败血症   □是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性严重的炎症反应。   □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   (一)病因   1.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   ①屏障功能差   ②多形核白细胞功能差   ③补体含量低   ④免疫球蛋白水平低   ⑤T细胞免疫功能较差   2.围产期的环境   病原菌进入胎儿或新生儿的方式有4种:   ①血流   ②宫颈或阴道   ③娩出时   ④出生后环境(原发感染灶)

  

  3.病原菌:   ·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等机会致病菌所致感染有增加趋势。   

  4.感染途径   ·早发型   ①生后7天内起病   ②感染发生在   出生前或出生时   ③常有胎膜早破、宫腔内感染等病史   ④以大肠杆菌为主      ——但仍然是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解题技巧   ·晚发型   ①出生后7天后起病   ②感染发生在   出生时或出生后   ③常有脐炎、肺炎或   由皮肤黏膜等侵入   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机会致病菌为主。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五不一低下”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低下

各系统表现

黄疸

生理性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有时是唯一表现)

肝脾大

轻~中度大

出血倾向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针眼渗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休克

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硬肿等

其他

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

合并症

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三)辅助检查   1.细菌培养   ·血培养:阳性可确诊,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诊断   ·若有其他病灶亦应作相应的培养(如尿、脓液)   ·抽血培养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最好同时做厌氧菌培养   2.外周血象   ·血白细胞总数<5×/L或>20×/L   ·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细胞比例≥20%   ·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血小板计数<×/L

  

     其他   ·直接涂片找细菌   ·细菌DNA或RNA检测   ·病原菌抗原检测

  (四)诊断   

  (五)治疗——杀菌、抗感染!   ·原则:早用、静脉、联合、足疗程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葡萄球菌感染:宜选择耐酶青霉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万古霉素   ·G-杆菌:第三代头孢菌素;禁用氨基糖苷类   ·厌氧菌:甲硝唑

  (1~2题共用题干)   女,8天,足月顺产,母乳喂养。近2日来哭声低弱,不吃奶,黄疸加重。体检:体温不升、面色发灰,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血清总胆红素μmol/L(12.9mg/dl),直接胆红素17μmol/L(1mg/dl)。子血型“O”,母血型“A”。   1.引起黄疸的原因最可能是   A.母乳性黄疸      B.新生儿肝炎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Rh溶血   E.新生儿ABO溶血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黄疸加重,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说明出现原发感染灶,总胆红素升高,故选C。子血型“O”,母血型“A”排除母儿血型不合E选项。D选项一般黄在第一天,也不符合。

  2.关于新生儿败血症,错误的是   A.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B.可出现黄疸   C.可伴肝脾肿大   D.易并发脑膜炎   E.均有高热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新生儿发热机制还未健全,不一定具有高热。所以选E。

  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发生在小肠结肠的严重坏死性炎症,以腹胀为主要症状,腹部X线平片以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近年,随着早产儿数量增多,早产儿NEC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尤其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   □病死率高达20%~30%,是早产儿后期主要死亡原因。

     1.早产与低出生体重   最NEC主要危险因素   2.遗传易感性   3.肠道菌群紊乱   生后早期长时间抗生素治疗会增加NEC风险   4.感染   感染与NEC密切相关;   败血症是NEC的危险因素   5.不适当的肠内喂养   肠内喂养过多过快,会增加NEC的发生率;   配方乳喂养者NEC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   6.药物   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使用H2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可能会增加NEC的发生风险。   7.窒息缺氧   出生窒息或其它缺氧情况,可使机体发生“潜水反射”,导致肠道血流分布减少,引起肠道缺血,进而导致NEC   8.其他   输血后48小时内是NEC的危险因素。

        中间起始,上下延展   轻者——数厘米   重者——空结肠   

     早产儿多见,常在生后2~3周发病。   1.全身症状   2.腹胀和肠鸣音减弱   3.腹泻和血便   4.呕吐   5.病情进展   

        早期表现   肠腔胀气:小肠轻中度胀气,结肠可少气或胀气   肠壁内:可有小液平   肠壁粘膜和肠间隙增厚   肠管排列紊乱,外形僵硬,管腔不规则或狭窄变细。   进展期变化   肠腔胀气加重:液平增多,呈阶梯状,提示病变累及肌层;   肠壁积气:肠壁粘膜下层出现积气,表现为密集的小泡沫样透亮区,称肠壁囊样积气。浆膜下积气呈细条状,半弧形或环状透亮影。   门静脉积气:在肝门静脉处呈现树枝样向上的透亮影,可在4小时内被吸收消失。   肠管固定   腹腔积液:

  早期表现   肠腔——胀气   肠壁——可有小液平   肠壁粘膜和肠间隙增厚   肠管排列紊乱,外形僵硬,管腔不规则或狭窄变细。   进展期变化   肠腔——胀气加重阶梯状液平   肠壁——积气   门静脉——积气树枝状透亮影   肠管固定   腹腔积液   粘膜下层积气(肠壁囊样积气):“泡沫样透亮区”   浆膜下积气:细条状,半弧形或环状透亮影

     

     1.积极防治感染   2.母乳喂养   3.强调正确喂养方法   4.避免菌群紊乱,尽可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禁食   ◆对有可能发生NEC或一旦发生NEC患儿——立即停止肠内喂养,禁食1~2天,观察病情变化;   ◆对确诊患儿——症状轻者禁食3~5天,重症禁食7~10天。同时需要胃肠减压。   2.密切观察   3.改善循环状况   4.加强抗感染治疗   5.积极支持治疗   6.外科治疗   有1/3的NEC患儿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1~3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日龄15天,孕龄天,出生时一分钟Apgar评分为4分。吐奶,拒食1天。查体:精神萎靡。肠鸣音减弱,腹胀。胃内抽出咖啡色残奶。   1.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先天性巨结肠   B.新生儿败血症   C.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E.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早产儿、发病年龄15天(两周左右)、出生时出现过新生儿窒息情况,现表现为肠鸣音减弱、腹胀、胃内有咖啡色残奶(提示出血),综合考虑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选D。先天性巨结肠也会有腹胀、肠鸣音减弱等情况,但是不会出现出血情况;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肠鸣音亢进。

  2.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三大常规   B.腹部X线平片   C.肝胆B超   D.血培养   E.血清T4,TSH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首选X线检查。对诊断NEC非常重要。

  3.处理中最重要的是   A.选择敏感抗生素   B.禁食   C.胃肠减压   D.呼吸支持   E.L-甲状腺素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于可能发生或者一旦怀疑NEC患儿均应停止肠内喂养,都需要禁食;重症者同时需要胃肠减压。

  本章要点:   新生儿Apgar评分;   复苏方案;   新生儿窒息+抽=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产儿+呼吸窘迫+大白肺=RDS   新生儿黄疸   母儿血型不合+黄疸+贫血=新生儿溶血病   原发感染灶+五不一低下+黄疸=新生儿败血症   早产儿+腹胀/肠鸣音减弱消失+X线:肠胀气=NEC

年包过招生快来报名

◆通关秘籍◆

为了更好得给大家做好备考战斗的后援工作,周老师联合星恒教育为广大考生倾情推出在线视频课程学习班,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情况的同学!

1、课前大纲解析,复习前全面解读大纲题型、分值变化,紧扣命题思维,不打无准备之仗!

2、系统强化、实践技能、考点串讲、考前突破、精准押题,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层层递进,稳扎稳打有规律有计划,只要更上课程节奏,一举通关不是问题!

3、强大的督学体系,把懒散、拖延的习惯扼杀在摇篮,班主任督促学习,学员群并肩前行,为你铲除通关路上最大的阻碍!

我们秉承“轻、优质、有效”为原则,只要跟着我们的学习节奏,过关就能手到擒来!报读咨询周老师

课程详情:执业医师精品通关保过课程祝您一次过关

配套书籍:年临床执业及助理医师考试用书上线,过关必备!

购课联系周老师有优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oobaoo.com/hhyzl/hhyzl/13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